非煤矿山汛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实践
发布日期:2025-04-17 作者: 点击:
汛期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和易发期,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,近五年我国非煤矿山汛期事故占比达到全年总量的38.6%。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汛期安全生产防控体系,已成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。本文从风险识别、防控措施、应急保障三个维度,系统阐述非煤矿山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路径。
一、汛期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
(一)地质灾害风险
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下降,易引发滑坡、崩塌
地下矿山采空区积水导致顶板冒落
尾矿库浸润线抬升引发坝体渗漏
(二)生产系统风险
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故障
供电线路受潮短路引发设备停机
运输道路泥泞导致车辆事故
(三)管理机制风险
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足
隐患排查治理闭环不完整
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
二、全链条防控体系建设
(一)责任体系构建
建立"三级包保"责任机制:企业负责人包重点区域、分管领导包关键系统、班组长包具体岗位
实施网格化管理,划分防汛责任区82个管控单元
建立"三清单一台账"制度:隐患清单、整改清单、责任清单和防汛工作台账
(二)隐患排查治理
开展"三维立体"排查:地面+井下+尾矿库同步排查
应用无人机巡查边坡位移,建立毫米级监测系统
实施"五定"整改措施:定人员、定时间、定责任、定标准、定措施
(三)监测预警系统
构建"天地一体"监测网络:卫星遥感+地面传感器+人工观测
设置雨量三级预警阈值(50mm/100mm/150mm)
建立预警信息"叫应"机制,确保30分钟内传达到岗
(四)应急能力建设
编制"一矿一策"应急预案,重点部位制定专项处置方案
储备应急物资标准:潜水泵(100m³/h)不少于3台,沙袋2000个以上
每季度开展实战演练,重点检验撤离路线(避灾路线标识间距不超过50米)
三、重点环节精准防控
(一)露天矿山防控要点
边坡治理:实施"截、排、护、固"四步法
排水系统:确保排水沟断面≥1.5m×1m,坡度≥3%
采场管理:设置警戒水位线(距台阶顶线5米)
(二)地下矿山防控重点
防水门管理:定期测试关闭时间(≤15分钟)
水泵配置:工作泵+备用泵+检修泵,总排水能力≥1.5倍正常涌水量
巷道支护:采用"锚网喷+钢拱架"复合支护方式
(三)尾矿库专项治理
实施"三个一律":调洪库容不足一律空库运行、排洪系统缺陷一律停止使用、浸润线超限一律停产整顿
执行"四个到位":在线监测到位、巡查人员到位、物资储备到位、应急演练到位
落实"五个强化":强化坝体监测、强化排渗设施维护、强化排水系统疏通、强化库区巡查、强化应急值守
四、保障机制建设
(一)科技赋能
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,实现巷道24小时自动巡检
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,建立边坡变形数字模型
开发防汛指挥决策系统,集成气象、水文、地灾等12类数据
(二)人才保障
实施"三个一"培训工程:每周一次安全课、每月一次大讲堂、每季一次大练兵
培养"三型"人才:技术型班组长、专家型安全员、复合型指挥员
建立"师带徒"机制,确保关键岗位人才储备
(三)制度创新
推行"双随机"检查制度:随机抽取检查人员、随机确定检查对象
建立"红黄牌"警示制度:累计3次整改不到位挂红牌停产
实施"安全积分"管理制度:将防汛表现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
汛期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必须守住的底线。通过构建"三位一体"防控体系,实施精准化防控策略,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,建立长效化保障机制,能够有效提升非煤矿山汛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。建议企业按照"五个到位"(责任落实到位、风险管控到位、隐患治理到位、应急准备到位、教育培训到位)要求,持续完善防汛工作机制,确保安全度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