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现场安全管理重点人群管控策略
发布日期:2025-04-21 作者: 点击:
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工业发展的生命线,现场安全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,直接关系着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笔者结合多年煤矿安全管理实践经验,总结出九类需要重点管控的关键人群,通过精准识别、分类施策、动态管理,构建起"靶向防控"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一、九类重点人群的安全风险特征与管理对策
(一)新入职员工群体
风险特征:安全认知不足(某矿新工因误触设备导致机械伤害事故)
管控措施:三级安全教育+导师带徒制度+VR事故模拟体验
(二)疲劳作业人员
风险数据:疲劳作业引发事故占比达28%(2023年行业统计)
防控机制:智能手环监测+强制休息制度+作业强度动态调整
(三)习惯性违章者
行为模式:经验主义导致的"三违"行为固化
矫正方案:违章积分管理+行为矫正训练+家庭联保制度
(四)情绪异常人员
典型案例:某矿工家庭矛盾导致操作失误引发透水征兆
干预体系:班前会情绪筛查+心理咨询室+EAP帮扶计划
(五)技术薄弱人员
技能短板:设备操作合格率低于80%的岗位人员
提升路径:岗位技能矩阵评估+定制化培训+月度技能比武
(六)冒险作业人员
心理特征:侥幸心理与风险偏好叠加
管控策略: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+危险预知训练+安全行为观察
(七)岗位变动人员
适应周期:转岗3个月内事故率升高40%
过渡管理:岗位风险评估+适应性培训+双岗监护期制度
(八)抵触管理人员
管理难点:对抗性心理导致制度执行失效
转化方法:结对帮扶+角色体验+正向激励机制
(九)特殊岗位人员
重点岗位:瓦斯检测员、爆破工、提升机司机等
强化管理:任职资格动态审查+AB角互保+岗位津贴考核
二、构建分类管控长效机制
(一)智能识别系统建设
人员定位系统集成生理监测、情绪识别等技术,实现风险人员自动预警
(二)差异化培训体系
基于人员特征库开发"菜单式"培训课程,2024年试点矿区培训合格率提升35%
(三)动态评估机制
建立"安全信用分"制度,实现人员安全状态的量化管理和分级管控
(四)亲情助安工程
开展"家属开放日""安全家书"等活动,构建家庭-企业安全共同体
三、管理实践成效
某大型煤企实施分类管控后,2023年"三违"数量同比下降42%,人为因素事故减少68%,员工安全行为达标率提升至92.3%。
结语:煤矿安全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。通过精准识别九类关键人群,建立"一人一策"管理档案,构建预防为主、动态管控、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,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目标。未来随着AI、大数据等技术应用,人员安全管理将向更智能、更精准的方向发展,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。